块
巴岑(Batzen)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银币,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在德国南部和瑞士的货币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巴岑起源于伯尔尼,约于1492年首次铸造,最初作为一种较大银币,重量约7至8克,价值四克鲁泽尔(Kreuzer)。“巴岑”这一名称据信源自该硬币早期版本上出现的熊图案——伯尔尼市的纹章动物。
16世纪期间,巴岑迅速传播至德国南部众多帝国城市、奥地利部分地区、阿尔萨斯以及尤其是瑞士。巴岑的广泛使用使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会计和贸易硬币之一。其价值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但通常在四到六克鲁泽尔之间。由于在日常贸易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巴岑特别被视为小面额的芬尼和大型塔勒之间的过渡币种。
17世纪,通货膨胀加剧和许多地区铸币质量不稳定导致巴岑币失去地位,逐渐被其他类型货币取代。然而,它仍作为瑞士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

延续至19世纪。例如,在伯尔尼州,巴岑币一直是官方货币,直至1850年瑞士法郎的引入。从钱币学角度看,巴岑币如今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收藏品。它象征着中世纪晚期及早期现代时期的经济变革,并揭示了神圣罗马帝国各地区货币体系的差异。
对于硬币收藏家而言,巴岑提供了丰富的铸造地点、年份和图案选择,从纹章和圣人形象到统治者肖像应有尽有。作为早期货币多样性和地区性货币体系的重要见证,巴岑在货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始终是钱币学研究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