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纳里乌斯
德纳里乌斯是古代最重要的货币单位之一,对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该货币最初由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211年左右铸造,作为银币流通,并成为罗马帝国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其名称源自拉丁语“denarius”,意为“十”——最初,一枚德纳里乌斯等值于十枚阿斯。这一比例在后来的货币改革中有所变化,但银币始终是罗马货币体系的经济支柱。
在钱币学研究中,银币具有特殊价值,不仅因其漫长的流通历史,更因其为研究罗马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银币的正面通常镌刻统治者肖像,因此成为研究罗马皇帝形象的重要资料。背面常用于政治宣传,展示军事胜利的象征、神圣合法性或统治者的道德美德。
罗马帝国覆灭后,银币仍作为欧洲货币体系的标志性元素延续。中世纪时期,银币在欧洲许多地区继续流通,主要以便士的形式存在。在法国以“德尼尔”(denier)、在英国以“便士”(penny)、在德语国家以“芬尼”(pfennig)的形式,罗马银币系统以修改后的形态延续下来。即使在加洛林时期,银币

仍是加洛林货币体系的基础:12枚银币等于1个先令,20个先令等于1个英镑。
钱币学家不仅因其历史意义而珍视德纳里乌斯,还因许多硬币的艺术设计。尤其在早期帝国时期,它们展现出卓越的品质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此外,其出土地点和铸造地使我们能够重建广泛的贸易关系和经济网络。
银币象征着古代和中世纪货币体系的稳定与延续。它在数个世纪中的广泛流传,凸显了其在欧洲货币史上的核心地位。对于收藏家和历史学家而言,银币是古代货币经济的重要见证——一块小小的银片,承载着辉煌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