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印章
硬币模具在硬币制造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钱币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传统硬币铸造中,会使用两枚模具:下模具和上模具。下模具牢固地固定在砧座上,呈现硬币正面图案的镜像。未加工的硬币坯料会被放置在下模具上方。上模最初仅作为固定用的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最终也刻上了图案——通常是后来出现在硬币反面的图像。
上模通过精准的锤击作用于坯料,使其在两块刻有图案的金属表面之间成形。最终形成了一枚双面带有图案的硬币。在硬币铸造的早期阶段,简单的上模仅在反面留下一个凹痕,称为“上模痕”。直到铸造工艺进一步发展,上模才被赋予完整的硬币图案。
模具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硬币的外观和辨识度。尤其在古代和中世纪硬币中,模具常由手工雕刻,导致设计上存在微小差异。如今,这些细节使每个模具成为钱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分析模具,可以推断出铸币厂、铸币时期,甚至个别模具雕刻师的信息。
上下模具的铸造原则在现代硬币铸造中得以保留,尽管如今使用的是高精度机器。然而,模具的历史仍旧是硬币生产中令人着迷的一部分,并在钱币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收藏家、历史学家和硬币爱好者而言,了解模具的技术与功能是理解硬币历史的必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