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尔
舍客勒是中东地区已知最古老的重量单位和货币单位之一,在钱币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最初作为银的重量单位使用,舍客勒后来发展成为实际货币,并在多个文化中作为重要支付手段使用了数百年——尤其在古代以色列、腓尼基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
“舍客勒”(希伯来语:שֶׁקֶל,sheqel)一词源自闪米特语根词“称重”。这指的是舍客勒最初作为重量单位的用途,通常相当于约11至14克银,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们就开始用银块按重量进行交易,这比真正意义上的铸币出现要早得多。在此背景下,舍客勒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交换媒介。
随着吕底亚人在公元前7世纪引入铸币制度,舍客勒也作为铸币广泛流通。其中最著名的是腓尼基和希伯来舍客勒,自公元前5世纪起在提尔、西顿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铸造。提尔舍克尔是一种非常精美的银币,重量约为14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根据历史共识,它也被用于支付耶路撒冷圣殿祭祀中的圣殿税。这些硬币的特征包括象征性的图案,如对神梅尔卡特(常被认为是赫拉克勒斯)的描绘以及神圣的战舰。

舍客勒在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公元66–70年和132–135年)期间具有特别重要的钱币学意义。在此期间,耶路撒冷铸造了银舍客勒和半舍客勒,其中部分硬币刻有“以色列舍客勒”字样及象征性图案如水罐和三颗石榴。这些所谓的“起义舍克尔”不仅在钱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犹太人争取政治和宗教自治斗争的历史见证。
如今,“舍克尔”一词在现代被重新启用:新以色列舍克尔(NIS)是以色列的官方货币,特意采用这一传统名称以建立与该国货币根源的历史联系。
在钱币学领域,舍克尔代表了古代重量单位、宗教货币与现代支付手段之间的独特纽带。
对古代舍克尔钱币的研究为了解古代近东及地中海世界宗教、经济与政治状况提供了深刻见解。收藏家与历史学家珍视舍克尔的稀有性、历史意义与象征力量——这枚硬币不仅用于支付,更承载着身份认同与独立精神的表达。